二、《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2005 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定义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 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数据交换。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这四项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ITU战略与政策部的分析师Lara评价说:“虽然 未来还需要解决新资源的标准制定和管理等问题,但我们的确正迈向一个新世界,在那里物与物之间不需要我们的任何指示就能相互进行数据交换。”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 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该报告描绘了 “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报告主要分7章:何为物联网、物联网技术支持、市场机遇、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展望2020年的某一天、一种新型生态系统等内容。 下面我们看看其主要内容“何为物联网”夻“物联网技术支持”,以及对未来物联网生活的一个场景描述(“展望2020年的某一天”)。
1. 何为物联网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新的、泛在计算和通信时代,这个时代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企业、社区和个人的存在方式。1991年,科学家马克•维瑟(Mark Weiser)开创性地提出泛在计算(UC,Ubiquitous Computing)的思想,认为泛在计算的发展将使技术无缝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早期泛在信息通信网络的基本形式就是广泛使用移动电话:截至2005年 6月底,全球的移动电话用户超过20亿,这些小玩意儿已经成为无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比互联网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这种现象继续推进,通过在各种日常使用的设备中嵌入移动无线电收发器,可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呈现出新模式:除了针对人的随时、随地连接,还增加了针对任何物体的连接,如图。
各种连接会因此翻番增加,并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动态网络—物联网。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体的阶段,而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
2. 物联网技术支持
物联网是一次技术的革命,它揭示了计算和通信的未来,它的发展也依赖于一些重要领域的动态技术革新,包括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技术和纳米技术。
首先,为了连接日常用品和设备,并将其属性信息导入至大型数据库和网络,尤其是互联网,一套简单易用且成本有效的物体识别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 能收集和处理与物体有关的数据。射频识别(RFID)技术提供了这种功能。其次,采集的数据要反映物体物理状态的变化,这就要用到传感器技术。物体中的嵌 入式智能可以通过在网络边界转移信息处理能力而增强网络的威力。最后,小型化和纳米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体积越来越小的物体具有交互和连接功能。
所有这些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了物联网,将世界上的物体从感官上和智能上连接到一起。事实上,借助集成化信息处理的帮助,工业产品和日常物件将会获得智能 化的特征和性能。它们还能满足远程查询的电子识别需要,并能通过传感器探测周围物理特性的变化。在我们的环境中处处嵌入智能,刺激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诞 生。
RFID技术被认为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尽管某些时候,人们把它贴上“下一代二维码”的标签,但是RFID能够提供更多的功 能,比如实时追踪物体以便获得关于位置和状态的重要信息。除了RFID,为了记录环境变化情况,具备检测物体物理状态变化的能力也是必要的。从这个角度 看,传感器在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上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它使得物体能够对周围物理环境的改变做出反应。传感器从环境中收集数据,生成信息,并提高对 周围环境的意识。例如,电子夹克中的传感器能够收集外部气温的变化从而夹克的参数能随之修正。
物体本身的嵌入式智能可以增强网络前端的处理能力,为数据处理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并提高网络的适应能力。对于什么是“智能物体”很难去界定,但智能物体都具 备某些处理能力和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现在比较领先的有智能家庭、智能汽车和智能机器人,对可穿戴计算机(包括可穿戴移动车辆)研究也正在逐步进行 中。科学家正在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开发新的设备和应用,如通过电话或互联网控制的智能烤箱、在线冰箱和无人网络等,如图2所示。物联网将会融合上面各种技 术和功能,来搭建一个完全可交互的、可反馈的网络环境。
3. 展望2020年的某一天
物联网对未来的居民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让我们想象一下2020年一位居住在西班牙的23岁学生罗莎一天的生活吧!
罗莎刚刚同男朋友吵完架,想要独处一段时间。她决定驾驶自己的智能丰田汽车去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滑雪胜地度过周末。由于罗莎汽车的RFID传感系统提醒她轮 胎坏了,因而她必须先去汽修厂。当她经过她喜爱的汽修厂入口处的时候,使用无线传感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的诊断工具对她的汽车进行了检查,并要求其驶向指定 的维修台。
当她进入她最喜爱的修车厂后,应用传感器和无线电系统的诊断工具为她的车进行了详细检查后,送进一个配备有完全自动的 机器人手的维护终端。罗莎去喝杯咖啡,“OrangeWall”饮料自动售卖机知道罗莎喜欢冰咖啡,所以在罗莎通过自己的网络手表付过账之后她得到了一杯 冰咖啡。当罗莎回来时,一对新的轮胎已经安装好。这对新轮胎装有集成RFID标签,可以检测压力、温度和变形情况。
这时机器人指导提示罗莎选择轮胎上与隐私相关的选项。汽车控制系统里存储的信息本来是为汽车维护准备的,但是在有RFID读写器的地方,旅程的线路也能被 阅读。罗莎不想任何人知道(尤其是男友)她要去哪里,这样的信息太敏感了,不能不保护,因而她选择隐私保护来防止未授权的追踪。
然后罗莎去了最近的商业街购物。她想买一款新的内嵌有媒体播放器和具有天气预测功能的新滑雪衫。那个滑雪胜地使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来监控雪崩的可能性,这 样罗莎就能保证舒适安全。在通过法国和西班牙边境时,罗莎没有停车,因为她的汽车里包含了她的驾照信息和护照信息,已经自动传送到边检相关系统了。
忽然罗莎在自己的太阳镜上接到了一个视频电话请求。她选择了接听,看到她男友正在请求她的原谅,询问她是否愿意共度周末。她喜出望外,马上对导航系统发出一条指令:禁用隐私保护,这样男友就能找到她的位置直接过来了。
瞧,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智能互联系统的世界,人类情感依然是主宰。
转自远望谷
上一篇:物联网演义(一)